学术 推荐
陈来:《礼记·儒行》篇的历史诠释与时代意义
2024-09-05
顾久:王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
2024-09-05
生命的学问:《大人造命:泰州阳明学讲稿》出版,甘阳、陈立胜、张卫红联袂推荐
2024-01-08
创刊号!《阳明文化研究》正式出版(附张显清先生《发刊词》)
2023-10-19
李晓方教授主编《王阳明大余史料辑录》正式出版
2023-10-19
学术研究
董平 世界读书日荐书《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传习录》是阳明心学思想体系的集中体现。它能将读者引进当年独特的讲学情境与对话语境,让读者真实感受到阳明先生对弟子的耳提面命,犹能闻其謦欬,从而真实还原阳明心学之究竟实义,甚而由此洞达儒释道所共构的无限博厚而高明的精神世界。陈荣捷先生是蜚声中外的老一代学者,其《传习录详注集评》,注释精当,要言不烦;抉发微旨,发人深省,本身已成学术名著。本书前冠以陈来教授之序言,又为此书添彩。今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特为诸君诚恳推荐。
新书出版——钱明:《真三不朽:王守仁新传》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应把这种思想文化,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源泉,变成我们自身的营养,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正心诚意,抵达良知。本书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而不失品味、严谨且不失趣味的语言,将王阳明从凡人到圣人并创立心学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并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解开王阳明诸多不为人所知的生平细节和思想谜题。
杨国荣:如何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哲学考察
从孔子的求索“性与天道”、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到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哲学始终站在追问人类认知边界的浪尖之上。在AI不断重塑认知、重构秩序的当下,一切熟悉的事务都在加速变革,几千年来的思辨智慧正在经受智能革命的冲击。为了展现技术狂飙时代哲学工作者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度探索,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通过公众号推出本系同仁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的系列研究成果。思想不会在代码中退场,敬请关注。
杨国荣:《儒耶对话与中国现代思想的生成和发展》序
本书是许苏民教授的遗著。与苏民教授的其他著作一样,此书既有扎实的历史文献根基,又展现了深沉的理论洞见,有其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作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的课题的终端成果,这一研究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要求,而且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李承贵《儒学的义理与敞开》出版书讯
本书主要内容一是对儒学义理的发掘,从多个角度分析儒学义理内容及特点;二是对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探寻特别探讨了宋明理学与佛教的关系:三是对儒学形态的论证,提出了儒学五种形态说,并认为人文儒学是儒学的本体形态;四是对儒学开展的前瞻,探讨儒学传道的方式与内容:五是对儒学价值的开掘和凸显,认为儒家思想具有普适性价值:六是对儒学现状的判断,分析了儒家思想的当代困境,并提出了化解之道。
《现代儒学》第十四辑
《现代儒学》是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编的集刊,旨在推动儒家多元传统的研究,面向现代世界阐发儒家思想。第十四辑为“江南儒学的源与流”,囊括了迄今为止学界关于这一议题最为全面而深入的新成果。
李娜:《破贼:王阳明与朱宸濠之变》
李娜,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参加并完成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所级重点课题、创新课题多项。在《中国史研究》《历史档案》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杨国荣著《儒学与中国哲学》出版暨前言
作为中国哲学的历史构成,儒学同样包含历史性与生成性双重品格:它形成于先秦,经历了汉代经学至宋明新儒学(理学)的衍化,晚近以来,又出现了所谓现代新儒学。以时代的变迁为背景,儒学唯有经过历史的转换,才能获得内在的生命力。按其实质,儒学的演进与中国哲学的发展,呈现同一趋向。收入本书的相关文章既以儒学和中国哲学的历史反思为指向,也努力从不同方面赋予二者以新的历史内涵,这一进路在更广的意义上试图展现史与思统一的哲学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