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小岛毅著《朱子学与阳明学》出版暨目录·序言
 


微信图片_20250707091746.png


书名:《朱子学与阳明学》

作者:小岛毅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5年5月

 

简介

本书介绍了近世中国儒家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思想流派:朱子学和阳明学。全书共分为十五个章节,每一章都从一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异同。作为近世东亚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儒学流派,朱子学与阳明学思想潮流的异同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整理了自宋学诞生到清代考据学的思想潮流,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朱子学和阳明学的异同,深入浅出的讲解勾画出一幅近世东亚儒学思想潮流的承袭蓝图。同时,还横向比较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对朱子学和阳明学的接受史,以更加广域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近代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朱子学与阳明学作为近代儒学最重要的两个学派,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思想文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现代我们所使用的来自西欧的文明”“理性”“启蒙等词语,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于儒家典籍。什么是性即理?它与心即理有什么不同?朱子学和阳明学在思想理论上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作者从这些基本的问题入手,逐步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近世儒学发展的思想绘卷。

 

作者

小岛毅,毕业于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科,获硕士学位。现任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专攻中国思想史。主要著作包括:《中国近世的礼的言论》《宋学的形成与展开》《东亚的儒教与礼》《中国的历史7: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近代日本的阳明学》《足利义满:被抹去的日本国王》《父亲对孩子讲述的日本史》《父亲对孩子讲述的近现代史》。此外,他的部分著作已有中译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07: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儒学与明治维新·日本儒学小史》《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全2册)《从海洋看历史: 东亚海域交流300年》(共编)。

 

目录

前言

文库版前言

中文版序言

 

一 什么是朱子学·阳明学?

1 辞典里的定义

2 日本接受史的特征

3 宋学与朱子学

4 朱子学的胜利之路


二 士大夫的时代

1 士大夫的形成

2 宋代的士大夫

3 文学和士大夫

4 修己治人


三 朱子和王阳明的生涯

1 朱熹的生涯(1130—1200)

2 王守仁的生涯(1472—1528)

3 两人的环境差异


四 在中国的展开

1 朱熹的弟子们

2 师说的继承与发展

3 阳明学的分裂


五 日本的接纳

1 朱子学的传入

2 江户前期的儒学

3 儒家伦理的渗透

4 日式阳明学


六 性即理和心即理

1 理的字义

2 二程的功绩

3 朱熹的体系化

4 心的主体性


七 格物与亲民

1 什么是格物

2 格物致知补传

3 从“至”到“正”

4 新民还是亲民


八 天理和人欲

1 天理的发现

2 与人欲的斗争

3 满街圣人

4 社会秩序的根本


九 礼教和风俗

1 礼治思想

2 礼仪的重建

3 “乡”序的构建


十 理与气

1 理的世界观

2 理与气的关系

3 鬼神论

4 对待科学的态度


十一 思想史上的唐宋变革

1 什么是唐宋变革

2 王安石的定位

3 对孟子的褒奖和君臣论


十二 儒释道三教之间的关联

1 三教的成立

2 排佛论的框架

3 禅

4 儒教与道教


十三 经学史的视角

1 “汉学”的形成

2 清代礼教秩序的建构

3 考据学与朱熹

4 考据学的特殊性


十四 东亚的近世

1 中国史的时代划分

2 印刷出版文化的时代

3 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4 近代和现代


十五 朱子学与阳明学

1 现代新儒家

2 争论

3 什么是儒家的未来

 

文库版后记

[附录]

主要人物解说

参考文献

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关系年表

人物生卒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事项索引

译后记

 

 

 

中文版序言

本书最初于20043月作为放送大学的教材出版,写作完成于2003年。随后,又在2013年以普及版的形式收入筑摩学艺文库。转眼间,距离初次动笔已过去二十多年,文库版的再版也已有十多年。值此中文译本出版之际,我撰写此序,借此记录当下的心境。

放送大学是一所开放制的广播电视大学,拥有专属的电视频道和广播节目。《朱子学与阳明学》便是其中一门广播课程,共十五讲,每讲45分钟,自2004年起连续开设了四年。2003年,我亲赴放送大学校园的录音室,用独自解说的方式完成了课程的录制。为此,我依据本书的内容编写了广播稿,经过导演润色后,再由我逐字朗读。多的时候一天能录制三讲。随着经验的积累,读错的次数逐渐减少。尤其是在录制最后几讲(第13章至第15章)时,我已经能够一气呵成。时至今日,这段经历依然让我颇感自豪。

课程结束后,本书的发行也随之中断,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绝版的状态。然而,市场的需求却始终未减,网络上二手书的售价居高不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书最终以文库版的形式得以再刊。然而,再版后封面腰封上的宣传语——“中国和韩国为何会是那样?”——却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轩然大波,以至于出版社不得不出面解释。这句宣传语是我与筑摩书店共同商议后决定的,绝无任何歧视或贬低之意。遗憾的是,一些过于敏感的人未曾细读本书,仅凭只言片语便妄下定论,掀起争议。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一贯斥责我“媚中反日”的右翼网民(俗称“网络右翼”),反而在此事件中为我辩护。这场闹剧,归根结底不过是这些人固执己见和断章取义的结果。我既不厌恶中国和韩国,同时也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日本。

我对朱子学与阳明学(中文中常简称为“宋明理学”)的态度亦是如此。作为研究对象,宋明理学深深地吸引了我。理学家的言论,就像其名称一样,一以贯之以“理”,令人信服。但与此同时,教义中关于男尊女卑、华夷之别等的观念,又让我心生抵触。我怀着敬意研究这些思想,但从不盲从。这便是我始终坚持的态度。 

在第15章中,我提到唐君毅和《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唐君毅是一位极重视“自作主宰的判断”的思想家。“主宰”一词源自朱熹。这七个字用宋明理学的话来说就是“自得”,是不盲从权威、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意思。这是宋明理学最基本的人性论。为此,自由的言论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朱熹本人也曾因被冠以“伪学”之名而遭受打压。然而,他的追随者最终为其学说正名,并在《宋史》中将韩侂胄定为“奸臣”。历史最终给予了公正的裁决。唐君毅等人发表“宣言”的目的,在本书正文中已有详述。尽管我并不完全认同他们的观点,并认为他们对宋明理学的理解存在许多思想史上的谬误。但我始终坚信,他们的信念是宋明理学的践行者千年来薪火相传的成果,作为一种能够制约政治暴力的思想力量,这种精神在当代依然值得尊重。


小岛毅

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