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的契合
原载 | 《社会科学报》第1866期第5版
作者 |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何俊
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的思想高度契合企业家的创新精神
心外无物是阳明心学的基石。心在孟子哲学中原是指认思的器官,在后续的发展中,尤其是经过佛教的洗礼,心的内涵获得了极大的丰富,而王阳明是集大成者,其标志是以心为本体。基于这一心本体的哲学预设,王阳明提出了心外无物的核心命题,为他的心学奠定了思想基石。心本体及心外无物的提出,标志着阳明心学对人的主体性的高度确立与彰显,它意味着,不仅世界的一切是因为人而获得意义,而且万物本身都是由人来创造的。
从广泛的意义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充分证明了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的命题,人类正是以合乎自身的目的性创造了丰富的现实世界。其中,企业构成了最直接的环节,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企业虽然是一个组织,但本质上是人的组合体,企业给社会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根本上取决于企业家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与对未来世界的愿景,这对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根本的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阳明心学心外无物的思想与企业家的精神高度契合。
作为本体的心,在阳明心学中包括了人的精神的全部,涵摄理智、情感、意志等各种精神现象。对于企业家而言,虽然创新精神构成了最具生命力的表征,但这种创新精神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在充分运用理智来认知世界的基础上,调适自己充满冲突的情感,最后凝聚为意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集成各种有利的资源,另一方面必须力争排除各种隐藏着的复杂甚至危险的因素,这对企业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企业家对此有充分的自觉。
虽然阳明心学是传统中国的思想,其现实境遇与今日世界有着很大的区别,但阳明心学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自觉分析、体会,尤其是在分析与体会的基础上的自觉锤炼,作出了非常细致而深刻的讨论,这些分析、体会、锤炼对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培植永远是极大的精神资源。
阳明心学知行合一的思想高度契合企业家的实干精神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展开的关键。心外无物确认了人的主体性,为人以合乎目的的方式来创造世界提供了思想基础,但世界的创造本身必须仰赖于人的现实行为,因此在逻辑上自然地由心外无物的命题推进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一直是人们进行品德评价的重要标准,在儒家传统中可谓源远流长。王阳明将知行合一纳入自己的心学,使之成为重要思想环节,是作了哲学意义上的提升的。在一般意义上,知行合一只是就人的认知与行为相统一的概括,王阳明则将知行合一作为心本体的延伸,在本体的意义上对知行合一进行说明。这意味着,知与行从源头上就不是分离的行为,而是合一的,分离恰恰是人在现实展开中造成的困境。因此,知行合一对于阳明来说,就不应是后天的人为修练,而是顺乎本体的自然展开,刻意于分离后的合一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对于企业家来说,全部的认知都不是目的,而只是手段,是导向行动的过程,因此作为企业家精神基本内涵的实干,与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思想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本体化了的知行合一具有明显的以行为重的特征,行本身是主体面向客体的过程,在阳明心学中称为事。阳明高度强调知行合一的心本体展开,绝不是简单的坐而论道,而只能于做事中完成,事上磨炼成为阳明心学完成知行合一的重要路径。企业家的整个工作由大小事情构成,做事成为企业家的存在方式。如何在做事过程中直面各种困难,有效配置资源,实现既定目标,成为企业家必须面对的考验。
如何接受这种考验,如何面对事上磨炼,阳明不仅与他的门人弟子进行广泛而亲切的讨论,更以自己的仕宦生涯在千死百难中给出了回答。虽然天下没有相同的事情,但历史对于后人的意义在于历史中所承载的精神与方法是始终富有启示的。在此意义上,阳明心学对于企业家是充满智慧的思想宝藏。
阳明心学致良知的思想高度契合企业家的社会责任
致良知是阳明心学的宗旨。王阳明在中年以前明确了心外无物与知行合一的思想,但他意识到心外无物与知行合一只是解决了人的主体性与行动力的问题,并不足以保证人的行动的方向问题,因此在中年以后更明确地提出了致良知的思想,以此作为人的行动的标杆,阳明心学的宗旨也因此确立。
王阳明以为,构成心本体的核心内涵是善的把握,也就是良知,良知的发用即良能,亦即善的行动;如果只是将思想停留在心外无物与知行合一的阶段,会模糊最终的方向而徒费周章,只有以致良知为宗旨,将心体所涵的良知落实在人的对象性行动中,使良能得以展开,才真正达到心学所期望的目标。
对于企业家来讲,虽然企业行为的表象是赚取利润,但究其本质,企业的利润应该是,也一定是基于良好的产品生产与服务上的,即《周易》所强调的利者义之合也。这就从根本上涉及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确立。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并不仅在于捐献善款这些显见的事情,这些当然也是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它们其实并不是社会责任的主体。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是整合可能的资源,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为社会创造出富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丰富整个人类文明,并引领社会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思想高度契合。
这也意味着,当一个企业还停留在谋取利润的阶段时,这个企业的识见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而且如果长期沉溺在这个层次,即便这个企业能够谋取利润,也一定是缺乏成长的空间的。相反,当一个企业能够立志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产品与服务时,才可能行之长远而逐渐成长。因此,现代中国的企业家当成长到一定阶段,即获得了初期发展而有所积累,寻求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时,他的社会责任感一定会成为他的精神主导力量,他会体会到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意义。
阳明心学万物一体的思想高度契合企业家的达人共生情怀
万物一体是阳明心学的境界。王阳明在晚年提出了万物一体的思想,这是阳明心学由张扬人的主体性出发,突破狭隘的社群乃至人类中心主义,达到了自我与自然融合为一体的境界。需要指出的是,万物一体的思想在中国哲学与思想史上并不完全是全新的观念,无论是儒道佛,都有万物一体的思想表达。阳明的特殊性在于,他是基于个体主体性的高扬而推拓达到的境界。这意味着,作为阳明心学思想境界的万物一体既不完全同于传统儒家基于社群主义,又不是如道家基于相对主义,更不是如佛家基于虚无主义所生发的思想,而是基于坚实的个体主体性实现之上的一种思想境界,是一种将个体的成就纳入万物一体的视野,同时以万物一体的理念促成个体之成就的思想。个体良知良能的成就是阳明心学万物一体思想的前提与保证,甚至也可以说是最终的目的。
在企业家追求自身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成长规律深刻地培植了企业家,一家企业的成功绝不只是自身的成长,而是基于企业的每个参与者,从投资者、管理者、一线员工,直至客户的成长而实现的观念;同时,一家企业的成功也一定高度依赖于上下游企业的成功、企业所在社区从民众到政府的友好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的良好保护。概言之,企业越是发展,企业家就越是自觉到自身企业与整个外部环境的关联性。随着产业链的全球化,这种关联性自然而必然由局部延伸到整个世界。正是在这种发展中,伟大的企业家对这种世界关联性会由认识上升为情怀,而这正与阳明心学万物一体的思想高度契合。
总之,阳明心学与企业家精神具有内在的全面的高度契合,而且,作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的王阳明,其人格特征与生平经历,以及他在历史境遇中所达到的传统中国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对于充满雄心与抱负的现代企业家,也是一个鲜活的榜样,起着恒久的影响与激励作用。
(本文系作者于近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儒商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企业家精神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