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上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潘承玉以《范蠡的“共同富裕”思想》为主题,带来了一场贯通古今的思想盛宴。作为越文化研究专家,潘教授从历史纵深与现实关照的双重视角,揭示了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共同富裕理想及其当代价值。
潘教授分别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当代我国的共同富裕;二、中国民族的共同梦想——“共同富裕”;三、越国“圣臣”——范蠡的传奇人生;四、范蠡“共同富裕”思想的十一个特色;五、范蠡与阳明心学。
讲座伊始,潘教授系统梳理了共同富裕理念的发展脉络。从《礼记·礼运》“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到司马迁“人富而仁义附”的朴素认知;从1953年毛泽东提出“共同富裕”,到2021年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国家使命。潘教授指出,这一理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基因。
范蠡是古代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典范。在历史维度上,潘教授不仅梳理了范蠡的传奇一生,又剖析了春秋时期越国名臣范蠡的经济思想。通过解读《越绝书》等典籍,他提炼出范蠡“共同富裕”思想的十一个特色。讲座最后,潘教授以王阳明“满街都是圣人”的心学理念揭示了范蠡与阳明心学的内在关系。
在师生互动环节,针对学员关于范蠡急流勇退的提问,潘教授给出了新颖解读,范蠡离开越国不仅是功成身退的智慧,更深层是对楚越争霸的爱国抉择。他引用自己发表在《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的论文指出,作为楚国人,范蠡不愿亲手参与对祖国的征伐,这种家国情怀与商业伦理的统一,正是其思想超越时代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