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第二届阳明心学论坛:武汉大学国学院原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原会长郭齐勇:心学的返本与开新
 

“走在5百多年前阳明先生踏寻心学智慧的路上,共同探讨中国心学在当代的返本开新之道。心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独具特色的一脉,历经两千多年传承演进而生生不息,其核心命题始终回应着每个时代的根本关切。”7月26日,武汉大学国学院原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原会长郭齐勇做主旨演讲开篇点题,他指出,在AI 等现代科技高速发展而人的精神价值面临挑战的当下,重新梳理心学脉络、阐释其核心特质、探索其转化路径,不仅关乎中国智慧的传承转化,更对解决全球性精神困境具有重要启示。

 

 17535162354009.jpg

武汉大学国学院原院长、国际中国哲学会原会长郭齐勇


“心学传统的确立与发展,是一个不断返回源头汲取活水、又不断回应时代挑战的创造性过程。”郭齐勇介绍,从先秦儒家到现代新儒家,心学思想始终紧扣内在超越、修养工夫、人格塑造等核心命题展开,构建起了中国式的心学道德体系。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发展的代表性人物,他真正实现了心学的系统化与精密化。阳明心学建立在四大核心命题之上: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万物一体之仁。

纵观中国心学发展历程,可以提炼出中国心学的几点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心学的精神品格与思想标识。郭齐勇表示,王阳明指出:“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这一命题使道德法则不再是他律的约束,而是主体自律的彰显,这里面的智慧值得反复吸收。

“返本开新是心学永葆生机的根本路径。返本不是泥古不化,而是重返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重新体认心学的真精神;开新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回应时代问题,发展出新的理论形态。”郭齐勇认为,“今天需要结合现代语境,激活 ‘万物一体’‘致良知’‘知行合一’ 等命题的当代意义。在问题导向方面,我们可以针对当代人面临的精神困惑、价值迷失、生态危机等重大问题,开掘心学的解決智慧。面对人工智能等科技理论挑战,心学也可以提供重要思想资源。‘为天地立心’,心学的真精神也在于心灵可以活泼泼地创造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