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顾久:用认知神经科学审视“心即理”
 

微信图片_20240905145354.png


2024年8月25日,第四届中国阳明心学研学游师资班迎来了最后一课,特别邀请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民盟贵州省委原主委、贵州省文联原主席、贵州省文史馆原馆长、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久带来《用认知神经科学审视“心即理”》的精彩讲座。

顾久先生从认知神经科学理论的全新视角来解读“心即理”,对阳明心学中“南镇花树”做了新的解读,探讨了王阳明心学的现代价值及其实现方式,指出需将其转换至现代社会语境并融合进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等新知领域以适应时代需求,同时指出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现代认知科学颠覆了“感觉是客体的直接复写”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反映论。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表明,“感觉由主体和客体共同重建”才是符合事实的结论。当代认知神经科学证明:外部客观世界并非自然而然地、正确地、直接地复写、摄影在大脑之中。人类对世界的表象既需要外部客观世界对感官的刺激,也需要人脑(心)的主观愿望、经验、记忆、情感等来补充完成,客观与主观两者共同创造性地重构起表象。

“南镇花树”对话中,王阳明没有否认客观世界存在花树,而是在人们注意花树前,花树(对于人)是冷“寂”的;人们注意花树后,就会唤醒人们心中关于花树经验、记忆和情感等。这是科学的认知过程,与唯心主义无关。“心即理”的“理”即包含在面对人文世界时,心对伦理、情感、事理的主导,也包含在面对物理世界时,心对物质世界表象的能动性重建。顾先生又指出,在应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些概念时不能简化和标签化,呼吁更加深入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顾久先生的课程讲座不仅提供大家体悟阳明心学精神的新路径,而且启发了用现代社会语境融合科学知识去思考中国的哲学智慧,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当代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