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1
专家访谈:让阳明文化焕发时代光芒
 


陈来:著名哲学家,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微信图片_20240808102745.jpg 

 

董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院长

  

微信图片_20240808102749.jpg 

 

傅贵荣:余姚市委书记

 

 微信图片_20240808102752.jpg

 

王洪海: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阳明文化是一颗闪亮的明星。它所包含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作为阳明心学的萌发、成熟与传播之地,之江大地积淀着最为深厚的阳明文化。

 

早在2006年,在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作的总序中,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便提到了王充、王阳明的批判、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王阳明的学说和主张。500余年前的阳明心学,为何直到现在依旧备受推崇?本期我们邀请到4位嘉宾,共同探讨如何传承和发展阳明文化,以及它的当代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创新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阳明文化延续发展了500多年,如何理解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陈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从道的层面来看,“第二个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被一步步激活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获得了跃动不息的生命力,绽放出以文化人的无穷力量。而从术的层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灿若星辰,这意味着“第二个结合”不仅需要一般性的、原则性的结合,更要根据实际情况找准结合点。

 

在推进“第二个结合”时,各省市要从自身特色出发,寻找具体的结合点,从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阳明文化是浙江赓续历史文脉的一个重要结合点。

 

浙学十分注重批判意识。心学思想表现出与主流理学不同的思想趋向,并由此呼应了浙学的批判精神。而追溯源起,王阳明对于宋学的不满,正是基于青年时代“为宋儒格物之学”的实践。

青年时代的王阳明在“格物穷理”的失败实践中,逐渐确立了一生的学问基调,“知行合一”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他强调知和行要结合,知不能离开行,行也不能离开知。有意思的是,几百年后,毛泽东所写的《实践论》亦是强调要辩证地理解知和行的关系。

 

可见,阳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拥有的博大内涵和独特魅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经久不衰的璀璨明珠。

 

 

 微信图片_20240808102757.jpg

 

《传习录》

 

董平:无论从学术意义上来说,还是从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上来看,王阳明的思想体系是具有革命性的。

 

一方面,王阳明思想中的革命性在于他敢批判当时的主流思潮,即朱熹的理学思想。朱熹讲,要成为圣人,就要穷尽天下的道理。王阳明最大的勇气就在于,他否定了成为圣人是一个知识活动。因为即便你穷尽毕生之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搞清楚。那如何成为圣人?王阳明把目光投射到你我自身,强调主体对于良知的体认,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宋明理学本身就是一场文化重建运动。这个于11世纪开始到12世纪中叶完成的思想体系,重新构建起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性。既然是重构,就必然会吸纳新的文化要素。所以我们也可以在阳明先生的思想中发现禅宗的思想,但这二者绝不等同,而是两种思想的交流融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王阳明的思想体系正是在对其他思想的吸收融合中,不断改造和创新,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阳明学的发展延伸开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文明从来都不乏悦纳包容基础上的创新勇气。也正是多元并存、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傅贵荣:阳明心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它包含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突破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宇宙观、伦理观,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深受阳明文化滋养的地方,余姚对阳明文化的重要性有着切身的认识。

 

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为其核心观点之一,以经世致用为治学目的。这些都是阳明先生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今,我们把阳明文化的传承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它浸润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真正地“活”起来。

 

王洪海: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是我国哲学史上的集大成者。阳明文化始终是绍兴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阳明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推动了从学术研究到社会普及的阳明文化热潮,给阳明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延续注入了动力。

 

可以说,阳明先生的思想给越文化注入了坚守大义、崇尚气节、知行合一的文化基因,并不断融入绍兴人民的血液和生活里。在这里,一种“知阳明文化、学阳明文化、用阳明文化、践知行合一”的氛围正在不断形成。

 

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或引用王阳明的学说主张,尤其是多次强调“立志”“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等。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阳明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什么?

 

陈来:当人在遭受巨大的人生波折、困苦或是诱惑的时候,精神和心理状态是否能够不为环境的变异或个人得失所影响,这不仅是个人意志是否坚强的问题,也是对一个人精神锻炼、修养程度的检验。

 

面对人生必然遭遇的酸甜苦辣,阳明先生给出的解决路径是修心,即修养人的心性。他认为,人不需要到外部去寻找善恶是非的准则,这个准则是每个人所固有的、相同的,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在实践中,不断修炼我们自己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德性。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能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不仅长期存在,而且愈发尖锐,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继承崇高理想,防止脱离群众,这些都要在党性教育不断涵养理想和信念的过程中完成。

 

当然,不仅是共产党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修炼“心学”。从精神文明建设来讲,“修心”之行应该成为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精神文明工作。精神文明不仅仅是讲礼貌,它还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

 

董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提到“立志”一词。纵观王阳明的生平,最令我们感动的一点在于,他本身就是不忘初心的典范。12岁时,阳明先生立志做圣人,这就是他的初心,此后无论现实环境如何变动,遭遇怎样的艰难困苦,他始终都没忘却自己的理想信念。

 

阳明先生也未将成为圣人只看作个人的事,而是把它转化成为百姓办实事的工作。明正德五年,王阳明前往江西庐陵做县令,去的时候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等8个月后任期结束时,全城的老百姓出城为他送行。这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因此,尽管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但阳明先生作为人格典范,仍然是值得我们向往和学习的。当然,不仅是“立志”,我们也能在“知行合一”“致良知”中发现阳明心学的重要价值。

 

当下的社会存在着一种现象:“知”与“行”不统一,带来了理论和实践的分离,理想信念和现实行动的分离,道德理念和道德行为的分离。我们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能否真正体认到这层身份蕴含的道德与责任,并在实践中做到“仁义礼智信”,这关乎人生的完整。

 

“知行合一”的意义在于,通过向内的自我探求,对个人的身份、责任有了清晰的意识,并由此外化为有边界感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个人才能获得健全的人格,社会也才有和谐向上的动力。

 

傅贵荣:作为阳明心学的萌发地,把握好、传承好阳明心学的深刻内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传统的哲学思想让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望而却步,但是我们通过文艺创作转化,比如编排姚剧《王阳明》,就得到了大批年轻受众的欢迎。我们发现,年轻人对阳明先生“立大志”“破心中贼”等提法感同身受,这也说明即便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旧能在当下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王洪海:绍兴把阳明文化作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突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核心思想,持续推进阳明文化融入课堂、走进村社、面向大众,大力推进阳明文化的普及教育,努力推动阳明文化深入寻常百姓家,让“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精髓,在绍兴大地传承发展、发扬光大,把先贤智慧和思想结晶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成效。

 

阳明文化传承的现代意义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新时代下,阳明文化如何才能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陈来:弘扬和赓续阳明文化,关键在于修炼当代中国人的“心学”,也就是道德意识的锻炼和道德德性的培养。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性教育等,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地位观,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除此以外,我们每个人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私德。当代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私德有:仁、义、诚、信、孝、和,即仁爱、道义、诚实、守信、孝悌、和睦;次一级的私德有:强、毅、勇、直、忠、廉,即自强、坚毅、勇敢、正直、忠实、廉洁等。我们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核心,又要注重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弘扬,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董平:弘扬和发展阳明文化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方面,在阳明先生的出生地余姚、生活地绍兴、悟道之地贵州龙场等,可以设立一些纪念馆,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举办一些纪念活动。但在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宣传适度。王阳明的一生带有一些传奇色彩,但也不能过度放大传奇,还是要回归到宣传他的生平、思想等方面来。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阳明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做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显而易见,今天我们更关注如何通过建立正向的心灵秩序,拥有并持续激发不断发自内心的动力;也会更注重修身,即涵养自身的道德品格,这些都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傅贵荣:接下来,余姚将在四个方面发力,推动阳明文化历久弥新。

 

一是进一步增进“历史厚度”。一方面,我们将注重微改造、保留烟火气,突出做好姚江书院、中天阁等相关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另一方面,我们将一体推进阳明文化公园、阳明古镇二期及龙泉山区块改造等重点项目,不断擦亮“阳明故里·智汇余姚”地域品牌。二是进一步增进“发展效度”。既强化全域意识,加速阳明文旅等国企改革创新,做好阳明文化保护利用规划与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又用好数字赋能,创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三是进一步增进“民生温度”。我们将深入开展阳明文化学术研究,加快出版《王阳明大辞典》等学术专著,加紧创作电视剧《阳明传》等文艺精品,打造更多广受群众欢迎的阳明文化新IP。四是进一步增进“传播热度”。我们将制定实施阳明文化海外传播计划,深入推进阳明文化“海外行”工程,用心办好阳明文化季系列活动,携手绍兴、贵州、江西等地,联合举办世界阳明学大会、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等高端活动,共同推动阳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微信图片_20240808102810.jpg


王阳明讲学书札

 

王洪海:绍兴将继续做好阳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体而言,将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推动阳明遗存保护利用。加快实施阳明故里整体开发建设项目——王衙弄周边文物与历史建筑等保护修缮工程,重点修缮状元坊片区,注入历史展示、研学游等多元化功能,开发出兼具人文底蕴和灵动形式的新业态,不断推动绍兴古城文商旅融合发展。二是进一步深化阳明文化价值研究。持续办好阳明心学大会,吸引更多国内外学术界与广大阳明文化爱好者,加强与韩国、日本等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系统开展阳明心学学术内涵和时代价值研究,推动课题研究新突破,推出系列阳明主题学术丛书。三是进一步加大阳明文化传播弘扬。常态化开展阳明文化体验、研讨交流、公益讲堂、经典诵读、故事巡展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做好阳明文化宣传普及工作。激发文艺团体、文化企业的内生动力,推动阳明文化跨界融合,提供更多高品质与阳明文化主题相关的文艺精品、文创产品、文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