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子丨阳明心学与社会治理 ——从南赣乡约到枫桥经验
王阳明在出任庐陵县令、南赣巡抚期间,推行的“十家牌法”、“南赣乡约”等以教化为主、刑罚为辅的乡村治理实践,为后代的社会治理留下了宝贵的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也为“枫桥经验”的产生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仍然有着无可替代的借鉴意义。
2020-06-16
陈来 | 王阳明晚年思想的感应论
阳明晚年在越城讲学明道,其中主要的内容之一是阐发了感应论的思想。王阳明晚年的感应论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以感应论来证明万物一体的思想。阳明通过心与物的感应关系来证明心物的一体性,主张在这种感应的关系中,不是心意构造对象物,而是感应关系构建起了心物二者的一体性,从而证明万物一的一体性。其次,用感应论重新定义何谓“物”。阳明中年讲学,确立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哲学定义,以此来支持他的格物功夫论。而这一具有基础意义的对物的定义,在其晚年有所变化。他对“物”的界定,不再以“意之所在”定义物,而以“明觉之感应”来界定物,宣称“物”就是与心发生感应关系的对象,表明王阳明晚年学问功夫向肯定物的实在性方面发生的变化。
2020-06-16
王阳明与上虞陈溪祖居
近些年来,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开始火热复兴,王阳明先生也成为了近年来最为炙热的网红古人,其热度远在孔子之上。
2020-06-16
董平丨心理合一 宇宙统一性的本体论证明
王阳明哲学是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从《易传》《中庸》到《孟子》,完成了自然的天道向内在的人道转化的哲学过程。
2020-06-16
陈立胜:如何守护良知?陆王心学工夫中“自力”与“他力”辩证
陆王心学修身进路一向收摄于“本心”“良知”维度,为对治“师心自用”“认欲作理”,既极力彰显“省过”工夫,又强调“圣经”于“吾心”之“触发”“栽培”“印正”义以及“从师亲友”于“成己”之不可或缺义。在“自立”“自信”与“从言”“从师”;“自省“自察”与“交互之检视”;“折诸心”“信诸心”与“折诸圣”“信诸理”三种张力之间,心学工夫论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平衡。
2020-06-16
杨国荣:谈实践智慧
杨国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0-02-24
张学智: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
张学智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02-24
陈立胜:王阳明良知论的三个面向
陈立胜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0-02-24